初次使用
1.界面介绍
窗体主要分为5部分布局:
- 菜单栏:能够载入/保存配置文件,连接网关,开启监控模式
- 工具栏:提供了便捷的图标,用于各类常规操作
- 配置模式:窗体左侧视图的小部分空白区域,负责提供用户创建/修改驱动信息
- 监控模式:窗体左侧视图的小部分空白区域,负责提供监控树节点的信息展示
- 表格视图:窗体右侧的大部分空白区域,负责展示具体的详细信息
2.工程管理
2.1新建工程
新建工程
- 选择与硬件相匹配的型号
- 发布人、版本、更新日志、描述为用户自定义的备注信息(可选)
全局设置
- 任务日志存储位置:仅在需要查看任务执行信息时勾选
HTTP写接口:默认不开放此接口,用户在确认内网环境安全可靠时,可将此接口放开(此接口无权限校验)
- 此接口允许通过HTTP的方式对采集标签设置值
超出空间期限,关闭驱动的设置:避免网络层的数据采集操作因为休眠周期过长,连接被网络链路中关闭,导致下次采集必定失败的问题
断电保持&周期:不推荐打开此选项,仅在用户希望网关下次重新启动时,首次推送的数据不为null时勾选此选项,建议周期300s
- 过短的掉电保持周期可能会降低网关的存储寿命,以及干扰采集的更新
调试日志:默认无日志,有以下级别供用户选择:
- NULL:运行期间将不产生日志,以达到最快的采集
- ERR:网关内部运行出错的日志,需要将此日志保存发送给服务商
- USER:用户配置过程的信息,仅在配置调试时打开,在生产环境长期运行时不建议打开
2.2.保存工程
- 请确认保存路径合法以及该用户是否有相关的保存权限
- 工程配置文件的备份管理,由用户自行负责,本软件不负责工程配置文件的版本管理
3.配置采集
2.1在采集端空白处右键单击,然后选择"新建协议"
2.2选择要采集的协议,并点击确定
2.3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采集端驱动"
2.4.在弹出窗口配置具体的"驱动信息"
- 串口号:选择网关连接仪表的 com 口;
- 串口参数:与被采集仪表保持一致;采集默认参数为:波特率:2400,8,E,1
- 校验位:NONE表示无效验,EVEN表示偶效验,ODD表示奇效验
- 轮询周期:对所有在节点下的采集点,如果实际采集时间超过预设值,则该周期设定将失效
2.5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设备"
2.6.在弹出的界面,配置具体的"设备属性"
- 启用此设备:未启用的点不参与读取,但算入上限(此时该设备下的标签可在任务端视为只写不读)
2.7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组"
2.8.在弹出的界面,配置具体的组属性
读端执行周期:以轮为单位,可以实现在"驱动层已确定周期的情况下,调节不同组的采集周期"
- 根据实际现场,对采集标签的优先级进行"轮次"的调整,可以大幅降低对被采集端的资源占用
读取异常限制:
- 无限制:该组下的标签即便出错,下次也继续尝试采集
- 次数限制:该组下所有标签,在达到出错次数限制后,将停止数据采集
- 读取异常限定次数:配合读取异常限制选项,设定该组下采集标签允许的"出错次数"
- 读取出错重试次数:允许出错后,再次执行一次出错标签的采集操作;未启用此选项时,默认操作是执行下一个标签的采集
- 每日出错重置:允许指定某个整点的小时,重置已出错的计次,将允许因为出错次数达到上限的采集点,再次尝试采集操作
- 组前执行间隔时间:在执行该组前的延迟等待间隔,单位毫秒
- 组间执行间隔时间:该组内部,执行1个最小采集单元后,切换到下一个最小采集单元的延迟等待间隔,单位毫秒
2.9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采集标签"
2.10.采集标签配置,并点击确定
- 最大值/最小值:仅对数值类型有效,请勿超出数据类型的上限/下限
2.11.批量修改
选中多条标签,右键选择"批量修改"
在下图弹出的界面中,确定要修改的内容
4.采表标签的excel导入导出
- 已支持模版导入的协议,不支持excel导入导出
- 对导出excel修改时,如无参考示例,请预先配置相关类型的采集标签后,再进行导出修改
5.配置从站端
此端功能允许将网关作为"协议从站",允许网络中其他机器主动读取其数据
5.1.单击左侧下拉列表,选择"从站配置",并配置具体的从站属性
- 在确认设置后,请务必点击"检测并保存"按钮,将信息更新至内部缓存中
- RTU设置:用户连接网关的COM口和网关进行通讯
- TCP设置:用户连接网关的指定端口和网关进行通讯
- DTU设置:网关连接的指定的DTU云平台,用户通过云平台和网关进行通讯
5.2.选择要映射的寄存器类型,并右键"新增映射点"
5.3.在弹出的界面中,选择具体需要映射的点,并点击确定
6.配置数据转发
此端允许将网关的数据,转发到特定的通道上
6.1.单击左侧下拉列表,选择"转发端",并选择需要转发的端,右键对其设置
6.2.在弹出的界面,配置具体的转发端属性,并点击确定
6.3.继续右键刚才的节点,选择"新建上传点"
6.4.在弹出的界面,选择要上传的点,并点击确定
6.5.完成后效果如下图
7.MQTT配置
此端功能和转发端类似,不过底层实现是MQTT协议
7.1.单击左侧下拉列表,选择"MQTT配置",并选择具体的栏目,右键"新建设备"
72.在弹出的界面中,完成具体的设置并点击确定
7.3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组"
7.4.在弹出的界面完成组设置,并点击确定
7.5.右键刚才创建的节点,选择"新建MQTT上传点"
7.6.在弹出的界面中,勾选要上传的点,并点击确定
7.7.配置完成后的效果图:
8.配置网关
8.1.配置远程网关界面的打开
通过菜单栏→配置→搜索匹配网关,打开下图界面
- 网关默认IP:192.168.1.230,默认密码:123456,
- 请务必对初始密码进行修改,由于未修改初始密码而造成的任何损失,我司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
上传至远程:将本地的配置文件,传输给网关,以运行的配置文件
- 执行此操作后,新旧配置文件中相同采集标签的含义可能发生变化,通过接口返回ID信息,其时间有效性是从当前时间开始的
下载到本地:获取网关中当前运行配置文件的版本
- 网络配置:允许对网关的网络进行配置及测试
- 密码变更:对网关的密码进行修改,网关初始密码为123456
- 网关启停:查看/控制网关的运行
- 网关信息:当前运行配置文件中的一些只读信息
- 获取监控:开启监控前,用户需手工获取监控模版
- 时间配置:允许用户对网关当前时间进行查看/更改
8.2.网络配置
在8.1图界面,单击"网络配置",弹出下图窗口,允许用户配置网关的网口信息
- 请核验DNS配置,此项会影响使用域名解析的功能
- 更改控制器IP后,如需执行重启操作,请等待5秒以上,否则可能因为网卡配置尚未保存,导致控制器IP丢失而无法连接
查看4G,无信号时,输出结果如下图
查看4G,有信号时,输出结果如下图
- 启用4G通讯时,4G路由将作为系统的主路由,此时Lan口不支持跨网段访问
- 请在网关未上电前插入SIM卡,请勿在网关已上电时进行SIM卡的更换
APN配置:
- 网络自动重连(间隔):
- 如果不能保证ping服务器一直存在,请勿开启此选项,在服务器不存在时,会尝试复位 4G&5G 模块,累计复位次数过多,可能会导致SIM 卡损坏
- 专用卡请务必改为可ping的IP地址或者不开启此选项
- 请勿设置过短的ping间隔,请尝试使用600秒或者更大的间隔
- 如果开启此选项,请尽量配置满6个可ping服务器
8.3时间配置
在8.1的图中单击"时间配置"或通过菜单栏→配置→NTP时间服务器配置,打开下图界面
- 请先获取网关时间,网关时间与当前电脑时间落差超过30分钟时,会导致密码校验失败
在调试环境,推荐使用"同步本机时间",初步设置网关时间,此时会关闭NTP服务的运行
- 对生产环境的网关修改时间,可能会导致干扰任务端等其他程序的正常执行,请谨慎执行此操作
在生产环境,建议指定稳定的NTP服务器,实现同步
9.监控网关
9.1.采集监控
通过菜单栏→配置→搜索匹配网关,打开下图界面,并如下图中进行操作
选中监控数据,右键进行下图操作
- 监控模式的启动仅和"数据采集"栏有关
9.2.转发端监控
请按照下图流程,检查转发端的运行情况
9.3.任务端监控
请按照下图流程,查看任务的执行概况
9.4.告警端监控
请按照下图流程,查看告警记录